(本文转载自 社会科学文摘 公众号)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通过方法的创新运用,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方法,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根本的方法。坚持这一结合,就是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指导和推动中国的具体实践。“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坚持这一结合,最重要的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坚持从中国的具体环境出发,适应中国的具体特点,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具体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立足中国实践,坚持实事求是,创新发展理论,形成具有突出特色和鲜明风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这一成果,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境界。脱离中国具体实际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抽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往往会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既不能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向前发展,也不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新时代新征程,始终贯彻这一根本方法,才能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化中国”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根本方法。习近平多次强调“第二个结合”,全面深入地阐述了这一结合的时代价值、本质意蕴和方法要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本质意蕴,说到底,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种贯通、融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推进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另一方面,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盈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第二个结合”将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和伟大精神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使其更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因此,这个结合就是要赋予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造、再转化与再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文明形态,创造既有深厚底蕴,又有鲜明特色,更有时代特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推进“第二个结合”要同“第一个结合”紧密结合起来,以“第一个结合”带动和推动“第二个结合”。
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要探索和回答“时代之题”。习近平指出,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定要具备世界眼光和时代意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加深加快,对中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习近平提出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际上是“世界怎么了”“人类何处去”“中国怎么办”三个问题的有机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站在人类社会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战略高度,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全面深刻地探索和回答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时代性课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包括对中国发展时代问题的回答,也包括对世界发展时代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总是能在回应时代的呼唤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方法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还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推动方法的创新,通过方法的创新来推动理论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呼唤方法创新。理论创新离不开方法创新。“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要探索与之相应的新方法。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研究当代中国社会这一不断发展的活的有机体中,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研究方法,深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方法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理论方法的创新也没有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深入领会和贯彻“六个必须坚持”的创新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就是站稳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总结实践经验,表达利益关切,推动理论创新。坚持自信自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研究中国的问题,并由中国人民自己给出答案,强化自立,增强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发现和解决时代发展的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理论。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把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方法融入现代系统论,始终“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为“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理论力量回应世界之问,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国际视野。总而言之,这“六个必须坚持”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创新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方法具有内在逻辑。在“六个必须坚持”的创新方法中,坚持人民至上是最基本的方法。人民既是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只有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才能把经验上升为科学,推动理论创新,创造反映、表达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创新理论,使之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践行,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证明,坚持实践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人民至上,是新时代理论创新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坚持人民至上的创新方法,不仅贯穿在各项创新方法之中,也是实施各项创新方法的基础。坚持自信自立是在坚持人民至上基础上的自信自立,只有来自人民的实践并得到实践的检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才能增强我们理论创新的自信与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过程中坚持真理,创新理论。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探索解决问题之道,更好地服务人民。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站在系统、全局、战略的高度观察分析问题,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整体、长远、根本的利益。坚持胸怀天下,也就是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处理好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关系和矛盾,使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至上贯彻到各项创新方法之中,才能更好地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使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真正成为人民的理论。而只有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也才能更好地坚持人民至上,推进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方法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贯彻好“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和“六个必须坚持”的创新方法,更需要把根本方法和创新方法转化为可以操作、运用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是坚持和运用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普遍和特殊相结合方法的贯彻和运用。“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的是普遍规律,是反映普遍规律的普遍真理,带有普遍性,对认识中国的具体实际、推动中国的具体实践具有普遍指导作用。中国的具体实际反映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具体实践、具体需要,带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普遍寓于特殊之中,并规定和制约特殊问题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普遍真理同特殊国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同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不同时代的特殊规律,就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
二是坚持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方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于指导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说到底都是主观主义,其特征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主观客观分裂。反对和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倾向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以实践为基础,实事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找到实践中的矛盾、问题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和推动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是坚持和运用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第二个结合”,都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要传承,更要创新。传承就是要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创新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的问题,揭示时代发展新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推动新的实践。“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守正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回答解决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论要求,在“第二个结合”的过程中体现得也比较充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四是坚持和运用批判与建构相结合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还要坚持和运用批判和建构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批判和论战中诞生和发展的,没有批判,没有论战,没有对错误思潮的揭露和斗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没有对旧世界的批判就没有对新世界的发现,就没有对旧世界的改造和新世界的创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了新世界,创建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科学的思想体系,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今天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也必须批判诋毁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错误舆论、错误思想、错误理论、错误思潮。不批判,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注重批判和建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正确的思想。
五是坚持和运用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方法。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既要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又要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既要独立自主,站在中国的立场观察、思考问题,又要有世界眼光,以开放的胸怀和国际视野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代世界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和世界、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互动关系,把握当代中国和世界、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复杂性,把握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和世界百年变局对中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影响,揭示当代中国、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和大势,才能提出应对的中国之理、中国之道、中国之策,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