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SCHOOL OF MARXISM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社会保障学》课程标准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8-23
浏览次数:


社会保障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401009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授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分: 2                         学时:3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衣少娜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社会保障概论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尊重马恩关于社会保障的原始文献,避免牵强的嵌入马克思主义;尊重历史客观描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和理论形成过程,进而指导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流派和模式;按照1952年国际劳动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02号],以及后期《建议书》就社会风险的共识,构建社会保障的课程架构,做到客观、清晰且具有逻辑性。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社会保障学课程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之一,它与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其它专业课关系密切。属于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基础课程中加以延伸、拓展的专业领域,同时也是社区福利、人口社会学等课程中应掌握、运用的基本理念。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的设计践行理实一体化,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国家与地方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强化项目教学,践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技能过程中从而达成课程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操作与评价一体化,训练内容与场景一体化,专业技能与课程思政一体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社会保障观的培养,围绕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制度模式、法制管理和保障水平及其七大社会风险保障展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能够把理论原则和现行政策运用到社会保障实践业务中去,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形成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参保人意识和爱国精神,培养创新思维,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基本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涵义、特点、类型、功能及其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2.技能目标:利用社会保障学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社会保障的研究与实践。

3.情感目标:深入理解新中国70多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与改革的成就与挑战,理性的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个人职业发展和家庭财务规划结合起来。

  四、课程内容标准与要求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强调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强调以理论为指导掌握实务分析的技能。因此本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借助多媒体和教辅软件,辅以案例教学法、人物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应用的紧密结合。

六、课程实施条件

1.教师基本要求

社会保障学或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熟练掌握社会保障理论,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掌握案例教学法等相应的教学技能与方法。

2.教学硬件环境要求

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室教学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教材:邓大松,社会保障概论,高度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

参考资料: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

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知网、寿光市人社局官网等。

七、评价建议

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50% + 闭卷考试50%

过程性考核:出勤情况5%+课堂表现5%+单元测试、作业项目40%

闭卷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评估技能的运用能力



版权所有:潍坊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金光街1299号技术支持:山东潍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